经济日报:太湖流域:河长全力投入,河湖面貌变好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17-12-15  浏览次数:

  2016年底,中央做出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决策,并于去年11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河长制实行1年多来,全国省级和地市级工作方案已经全部印发实施。其中,地跨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五省市的太湖流域,由于境内河流密如蛛网,琥珀星罗棋布,具有水资源优势,同时河流、湖泊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凸显。据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以下简称太湖局)局长吴文庆介绍,太湖流域片的河长体系总体上已实现村一级覆盖,率先建成河长制体系。目前,流域片各省市正全面推进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体系建设,河长会议信息共享、信息报送、督导检查、验收和考核激励等长效机制已基本建立并不断完善。

  太湖流域为何能率先基本建成河长制?有哪些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记者在江、浙、沪三省市采访发现,各级河长的辛苦与付出,让太湖流域河湖面貌不断变好。

  江苏省无锡市是河长制的发源地。由于曾经出现“太湖蓝藻事件”,造成无锡全城自来水污染。当地痛定思痛,做出实施“河长制”的抉择,由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实行“挂牌治水”的举措,当前,“实行河长制,实现河长治”已成为无锡市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公众共识。

  “生在苏南,喝着家乡的水长大,深知水清岸绿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办副主任汪苏湘道出了自己的“初心”。他说,担任3条镇级河道的河长时,就深感责任重大。为了不影响正常工作,他每天提早1小时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自己所辖的河道巡查一遍,对发现的问题直接在现场召集街道责任部门和属地村负责人研讨整治对策。

  由于推行河长制没有现成的经验,无锡市又先行先试,汪苏湘摸索、总结出了履行河长治水职责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一是水里与岸上的关系。要抓准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把整治重点放在岸上;二是整治与群众利益的关系。推进畜禽养殖整治,汪苏湘不厌其烦地上门做养殖户思想工作。三是短期整治与长效管理的关系,必须做到“集中整治、长期跟踪、适当延伸、落实长效”。

  无锡市创造出的“上下联推、纵横联动、城乡联建、标本联治、内外联督”五联治水新模式,落实“一河一策”战略,全市161条河道综合整治和38条黑臭河道“全面开火”,全市六个集中式饮水源地水质已全部达标,实现太湖无锡水域水质好转幅度大于全太湖平均水平。

  在上海市闵行区,记者认识了一位笑容可掬、热情洋溢的河长--浦锦街道的退休党员王永芳。她来自浦锦街道塘口村,从今年三月中旬开始成为浦锦街道的河长,给记者展示了他们有27位成员的“浦锦民间女河长微信群”。目前“民间女河长”队伍分头开展了220多次河道巡查,用手机拍摄记录自己生活周边河道整治中的问题并将问题上传至妇联开发的“浦锦民间女河长”系统。“我们反映的问题,街道职能部门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关键是能第一时间处理,还会把处理的情况在系统中反馈给我们,碰到不明白的还会和我们电话联系,我觉得我们的工作得到认可和重视,劲头更足了。”王永芳微笑着说。

  王永芳说,印象很深的是自己家乡--塘口村的孙家河,以前是一条黑臭河,“脏的没法看”。后来,她们将情况反映给浦锦街道政府,经过7个月的整治,现在水特别绿,空气特别好,白鹭鸟也回来了。

“民间女河长”王永芳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每天都在附近河流兜圈,觉得很光荣。本报记者崔国强摄

  推行河长制的过程中,河长们的创新思路不断迸发。记者在闵行区吴泾镇樱桃河附近,认识了这里的河长张文琦。河面上有两条正在清理河面垃圾的作业船,清洁工师傅正小心翼翼的将河面的落叶打捞出来,河面非常干净。樱桃河总长6公里,因为前几年周边居民经常填河,导致一些河段成为“断头河”。张文琦带领自己的团队对樱桃河(剑川路—放鹤路段)进行整治,启动水道疏通工程,实施了河道拓宽、新建栏杆、护岸、种植绿化等措施,在整治的基础上又对该河段绿化景观进行改造升级,河道两岸新增了垂丝海棠、红玉兰、北美枫香、桂花树、樱花树和桃树等,使“樱桃河”更加名副其实,展现出她本该拥有的容颜。经过整治,原来在外地租房“躲避”河流污染的居民,又纷纷回来了。

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的樱桃河,经过整治后,河水清澈,空气清新。本报记者崔国强摄

  推行河长制,可以通过广泛的宣传,充分发挥民众的热情。12月5日, “关爱山川河流·保护城市水体”志愿服务暨公益宣传活动在浙江省绍兴市启动。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乌篷船志愿队和骑行志愿队分水陆两路进行亲水志愿宣传,同时向社会公众、游人发放保护水资源倡议书、节水护水宣传册、环保袋等,当前,绍兴市还通过《绍兴日报》“当好河长”专题栏目,由市级领导带头亮工作短板、谈包河举措、晒工作亮点,介绍企业河长、村嫂护河队、河小二等做法,营造出了全民参与、共享治水的氛围。